干細胞,照入自閉心靈的一束陽光
最近,有一位朋友咨詢我,說自己的孩子患有自閉癥,不知有沒有好的治療方法。
提起自閉癥,我想到了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自閉歷程》。
在電影中,患有自閉癥的主人公Temple四歲才能開口說話,并拒絕與媽媽發生擁抱等身體接觸。但Temple的媽媽始終對她充滿希望,堅信她是differentbutnotless(雖然不同但并不差),堅持將她送到學校上學接受正常教育。
歷經一系列波折和嘲諷,Temple有幸遇到自己的伯樂。這位高中科學課老師發現Temple擁有超常的視覺思維能力,并助其順利考入大學。最終Temple一路念到博士,成為了大學教授,故事完美落幕。
《自閉歷程》根據自幼患有自閉癥的美國動物科學家、畜牧學博士天寶·葛蘭汀的個人自傳改編而成。然而,這樣的案例只是極少的個例,多數自閉癥兒童沒能擁有這樣的幸運,他們大多只能住在專門的自閉癥兒童福利院,或者常年在家被家人看護,無法融入社會。
我那位朋友的孩子,即將6歲,卻被普通小學拒收。在交流中,我感受到她對兒子深深的擔憂和焦慮。為了助她一臂之力,我查閱了關于自閉癥兒童治療的研究進展。
資料上看,自閉癥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當前的研究理論主要提出以下兩個因素:
1、大腦“田園”灌溉不足。當田園灌溉不足時,田園中的莊稼很難茁壯生長。同樣,由于還不完全清楚的原因,自閉癥兒童大腦血液灌注不足,血液運輸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不能充分補給神經細胞,致使神經細胞發育不全,最終導致自閉癥的發生。
2、大腦內部發生了“自家戰爭”。科學家在自閉癥患兒體內發現了攻擊大腦神經細胞的抗體,“自家人不認識自家人”導致的“內戰”致使大腦神經細胞受損,引發自閉癥。
干細胞治療自閉癥有效么
目前,自閉癥的治療主要有行為治療、語言治療、精神類藥物治療等,但效果都不理想。幸運的是隨著干細胞科技的發展,科學家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對自閉癥有治療作用。
例如,一項臨床研究入組了37位自閉癥兒童(3-10歲),分別采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臍帶血單個核細胞(含有造血干細胞),以及二者聯合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治療,同時輔以康復治療。
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干細胞治療安全性良好。無論是靜脈輸注,還是鞘內注射,所有接受治療的自閉癥兒童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第二,與只接受常規治療的對照組自閉癥兒童相比,接受干細胞治療兒童的自閉癥癥狀顯著改善,表現在量化臨床指標,如孤獨癥兒童行為量表(ABC量表)及兒童期孤獨癥評定量表(CARS量表)等。
干細胞憑什么能治療自閉癥
首先,建設“灌溉渠道”,增加“田園”養份供應:
上面提到,自閉癥發生的機制之一,是大腦血液灌注不足,導致大腦“田園”養份灌溉不足。干細胞,尤其是間充質干細胞,能“變身”為血管細胞,促進血管新生,產生豐富的“灌溉渠道”。有了更多的“灌溉渠道”,充足的養料就可以被輸送到大腦神經細胞,從而改善大腦神經細胞功能,起到治療自閉癥的功效。
再者,勸阻“自家戰爭”,減少“自我傷害”:
就像孫悟空能口吐仙氣,被施法的人能化敵為友,間充質干細胞也能產生“仙氣”,調解人體的免疫反應,勸阻發生在大腦內的“自家戰爭”。這些“仙氣”即為間充質干細胞分泌的免疫調解因子,如PGE-2,IL-10,TGF-b等。這些因子能顯著抑制攻擊自身腦神經細胞的免疫反應,從而起到治療作用。
間充質干細胞可促進神經節軸突生長 來源:王玉團隊論文
治療自閉癥的間充質干細胞來源
1、成人組織,如骨髓和脂肪。然而,成體組織來源的干細胞存在一些顯著局限,如干細胞數量及增殖分化潛能隨供者年齡的增大而下降、病毒感染率較高、采集量有限且易對供者造成損傷(通常須進行抽吸骨髓、脂肪等有創性操作)、難以進行標準化制備等。
2、圍產期組織(臍帶/胎盤)組織
與成體干細胞相比,圍產期臍帶和胎盤干細胞的優勢主要包括:增殖分化能力強、免疫原性低、基因穩定性好、無倫理障礙、數量豐富等。
《自閉歷程》主人公Temple
寄語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圍產期間充質干細胞——這束照入自閉心靈的陽光,會為自閉癥家庭帶來新的希望。
祝愿每個自閉癥孩子都能同Temple一樣,沖破病痛囚籠,獲得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