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叮咬后又腫又癢,其實是免疫系統在保護你
夏日除了西瓜、空調、冰激凌,還有無處不在的蚊子。一只蚊子落在你的手臂上,毫不客氣地大快朵頤,如果你不是感覺到瘙癢,低頭發現紅色的小腫塊,可能都不知道被咬了。但這個腫塊是非常重要的信號,表示你的免疫系統正在保護你。
蚊子吸血的時候,會分泌唾液。蚊子唾液具有舒張血管和抗凝血作用,在方便蚊子吸血的同時,會誘發體內的免疫反應,產生一種組胺類物質,進而誘發過敏發應,最終發炎、紅腫、瘙癢。
人體的免疫系統擔負著全身的保衛工作,復雜而有序。如果沒有免疫系統的存在,患者將無法如正常人一般在外界壞境中生存。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2001年8月24日,上映的電影《泡泡男孩》中講述的是一位患有“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病(SCID)”的男孩與病魔和孤獨斗爭12.5年的故事,男孩體內沒有任何免疫系統,沒有任何抵御細菌、病毒的能力,只能生活在無菌的泡泡中不能出來。
免疫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揮免疫監視、免疫清除和免疫穩態的最重要的根基。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屬于非特異免疫系統,是第三類免疫細胞,是人體內先天的病毒殺手。它隨身配備兩大武器:穿孔素(perforin)和顆粒酶(granzyme)。活化的NK細胞將顆粒酶和穿孔素一起釋放入細胞間隙,穿孔素在靶細胞膜上形成跨膜通道,使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最終引起靶細胞發生滲透性裂解。穿孔素形成的傳膜孔道有利于顆粒酶進入靶細胞,此外,穿孔素還引起顆粒酶在靶細胞漿和胞核的重新分布,使顆粒酶聚集在其裂解部位,有利于裂解靶細胞,最終使靶細胞凋亡。同時,NK細胞也通過分泌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扮演免疫系統的調節細胞作用,激活T細胞等其他免疫細胞的殺傷作用,協助免疫應答。
(NK細胞攻擊癌細胞)
近些年,科研工作者發現NK細胞在抗腫瘤方面具備非凡潛力,NK細胞在腫瘤免疫治療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人的免疫力從出生后逐漸增強,20歲左右到達高峰。在此之后,人體內NK細胞的活力和功效,會隨年齡的增長逐漸降低,60歲以后會急劇下降。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的報告顯示幾乎所有疾病的產生都與NK細胞的活性明顯不足有關。
采集后的NK細胞,在嚴格質控下,經由體外培養、擴增,使其數增至成千上萬。在需要時,將擴增后的NK細胞再回輸到人體,快速激活并增強機體免疫力,以殺傷體內腫瘤細胞及正常死亡細胞、清除體內代謝垃圾、吞噬入侵機體病原微生物等,達到預防和治療的目的。
相較成體外周血來源NK細胞,胎盤源的NK細胞更幼稚、溶瘤能力更強、免疫原性更低、具有更廣泛的用途。我們可以選擇存儲胎盤源NK細胞,在需要增加免疫力之時,召回凍存的NK細胞,幫助我們提升免疫力,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