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抗衰老藥五年內問世 人類壽命逼近150歲
來源: 大眾網-魯中晨報
晨報訊人類的壽命預期能有多長?按照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醫(yī)學院院長彼得·史密斯的說法,隨著人類在醫(yī)藥、生活方式和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等方面的進步,一位在今天出 生的澳大利亞女孩活到100歲應該不成問題。 與此同時,隨著干細胞治療等新技術以及用于幫助人體自身修復的新藥物的研發(fā),人類壽命預期將很有可能達到 150歲。
新藥效力很強大
目前,科研人員正在一群罹患二型糖尿病等老年病患者中進行一種合成分子藥物的臨床試驗,并已取得初步效果。據了解,這種藥物的性能比白藜蘆醇 (紅酒中發(fā)現的植物化合物,可以激活一種叫做去乙酰化酶的蛋白質,已實驗能延長酵母、蠕蟲、果蠅和非洲肥鼠的壽命)的效力要強1000倍。
來自澳大利亞的老齡化研究專家辛克萊爾說,盡管這種用來進行身體自我修復的新藥尚處于研發(fā)初期,但是“我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終有一天,人類將能活到150歲以上”。
有研究人員說, 基于已有的研究,第一批能夠延緩人類衰老的藥物將有望在5年至10年內問世,它們將使人類更加逼近活到150歲的目標。
活得長也要健康
牛津大學的神經學家蘇珊·格林菲爾德甚至預測, 如果壽命足夠長, 那么人在65歲的時候可以開始自己一生當中的第二個職業(yè),當然這份工作將以個人 以往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 而非以“體力”作后盾。不過,這一預期的前提是要先解決好包括阿爾茨海默氏癥在內的老年癡呆癥等問題,否則,長壽很可能對社 會和經濟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部分學者提出質疑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學者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英國科學家上月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對蛋白質“去乙酰化酶”延長蠕蟲及果蠅壽命的說法提出質疑,他們稱自己的研究顯示,“去乙酰化酶”與延長壽命并沒有任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