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技術:有望為糖尿病患者開啟高品質生活
糖尿病作為一種全球性的慢性疾病,長久以來困擾著無數(shù)患者,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質量與預期壽命。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干細胞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糖尿病患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間充質干細胞(MSC)所具有的獨特生物學特性、極強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潛能及可分泌多種細胞因子,為干預糖尿病帶來了新希望,能夠使部分糖尿病患者停用胰島素或減少胰島素用量,干細胞干預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也得到了有效驗證[1]。
1、干細胞干預糖尿病的作用機制[2]
①MSC通過其分泌特性分泌了多種細胞因子,改善了胰島素靶組織的胰島素抵抗,促進了組織對糖的吸收,從而改善了體內高血糖狀態(tài),減輕了代謝紊亂對胰島的進行性損害,緩解或再生了胰島β細胞;
②MSC通過分泌多種細胞因子改善了微環(huán)境,誘導了受損胰島內α細胞向β細胞的轉化,從而實現(xiàn)了胰島β細胞的原位再生,改善了體內的高血糖狀態(tài);
③MSC通過免疫抑制作用,抑制了T細胞介導的對新生β細胞的免疫反應,改善了微環(huán)境的營養(yǎng),促進了胰島的修復與再生。
2、案例分享
漢氏聯(lián)合研發(fā)胎盤間充質干細胞產品用于糖尿病干預,成果在國際雜志發(fā)表,受到國內外同行認可。在漢氏聯(lián)合的開創(chuàng)性臨床研究中,10位糖尿病患者接受了胎盤間充質干細胞干預。
這些患者多數(shù)為高齡糖尿病患者,年齡范圍從45歲至82歲,平均年齡66歲;糖尿病病程長達3到20年不等,平均為11年。患者所用胰島素的劑量也很高,每日38至90個單位,平均63.7個單位。另外,這些患者均發(fā)生了糖尿病并發(fā)癥,如心臟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多發(fā)腔隙性腦梗死、腎臟疾病、動脈粥樣硬化和下肢神經病變。
采取靜脈輸注方式進行胎盤間充質干細胞干預,操作流程與輸血基本相同。輸注干細胞的劑量為1.3×10^6/公斤體重,每位患者共輸注3次,每次間隔1個月。干預后的6個月內我們對患者進行隨訪,持續(xù)關注其病情變化。
①干預6個月后患者胰島素用量顯著減少,其中4位患者胰島素用量減少多達50%以上,提示干細胞顯著改善胰島功能,見下表(單位:IU)
②干預6個月后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也顯著降低,如下表(單位:%)
隨訪結果顯示,胎盤間充質干細胞的干預效果顯著,首次干細胞輸注7天后,患者的血糖水平開始下降,胰島素的用量也逐漸減少。
干細胞技術,尤其是間充質干細胞在糖尿病的干預中展現(xiàn)出了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它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干預選擇,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不斷完善,相信干細胞技術將在未來為更多的患者帶來福音。
撰稿人:和和
審核人:陳爽 張燕
參考資料:
[1]《間充質干細胞基礎與臨床》第二版,韓忠朝,李宗金,韓之波,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6
[2]你怎么這么年輕就得了糖尿病?澎湃新聞,2024.1.22
【聲明】
1.本文旨在科普細胞類知識,進行學術交流分享,了解行業(yè)前沿發(fā)展動態(tài),不作為官方立場,不構成任何價值判斷,不作為相關醫(yī)療指導或用藥建議,無任何廣告目的,非進行產品販賣,僅供讀者參考。
2.本賬號文章可能包含購買的版權圖片,轉載請謹慎。
3.本賬號轉載的圖文視頻等內容若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處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