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內用干細胞成功合成人造血
文章來源:新浪科技 |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科學家目前制定了詳細的規劃,擬在未來三年內用胚胎干細胞成功合成“人造血液”。從理論上講,這種技術一旦獲得成功,僅一個胚胎干細胞制造出的血液就足夠滿足全英國的需要。 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系血液移植服務部、蘇格蘭輸血服務中心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醫療研究慈善團體英國維康信托基金會將共同參與此項研究,研究經費高達數百萬英磅。此外,愛丁堡大學醫學研究理事會再生醫學中心和英國羅斯林細胞中心等組織的科學家也將介入該項研究。研究人員將通過試管受精的方式來測試人類的晶胚,以尋找那些能夠通過基因編組制造O型陰性血(“O-”)的可用晶胚。O型陰性血是一種萬能血型,可以輸給任何一種血型的人,而不用擔心會發生血型排斥反應。O型陰性血相當罕見,大約只有7%的人才擁有這種血型,但它可以通過胚胎干細胞無限量生產。 這種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胚胎干細胞制造出能夠攜帶氧氣的成熟紅血球,以用作為急診輸血。這種血液利用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因為輸血而感染疾病,它在軍事上的應用更為明顯。但是,通過試管受精方式進行胚胎干細胞造血研究也引起了人們對倫理問題的關注。許多人堅持反對這種以破壞胚胎為前提的造血方式。當然,它也引發發了一個哲學問題,那就是這種血液是否來自一個從來不存在的人。英國科學家此前已經開發出一種塑料人造血,可以作為急救過程中的替代品。這種新型人造血由塑料分子制成,這些分子可以攜帶鐵原子,能夠像血紅蛋白那樣把氧輸送到全身。研究人員說,這種人造血輕便易帶,不需要冷藏保存,使用有效期長,而且造價低。 維康信托基金會承諾將向該項目投入300萬英磅,其他部分資金將分別來蘇格蘭、英格蘭和威爾士的輸血服務中心。愛爾蘭政府也愿意介入這項研究。維康信托基金會發言人稱,現在與該項目相關的復雜法律問題正在逐步解決,下周將可能會發布正式公告。該項目將由愛丁堡大學馬克-特納教授主持。特納也是蘇格蘭輸血服務中心負責人,他在防止輸血感染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英格蘭和北威爾士輸血服務中心發言人證實,關于該項目的合作談判已完成實質性進展,但相關法律問題目前沿未完全解決。科學家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創造一種可以模擬血紅蛋白的物質。早期試圖創造“人造血液”的方案在動物實驗階段產生毒性,以失敗而告終,但研究人員從他們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在過去的五年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在英國,每天大約有8000名捐贈者捐獻血液,這些血液被輸送到全國各地的大小醫院。這一服務確實需要大量血液供應,但他們在吸引新的血液捐獻者以滿足持續不斷的供需需要時采取了嚴格的管理制度。據調查,英國只有5%的人能積極捐獻血液。而且,人口的老齡化和外科手術在數量和復雜程度方面的不斷增長,都給血液供應帶來了難度。血液不能無限期的儲存,它必須在30-35天內使用,因此,大約有10%的捐獻血液不能被合理利用。血液還需要冷凍,因此在一些生死關頭,例如車禍現場或戰場上,進行輸液就很困難。這也是美國軍方在越南戰爭前首先開始研究發展人造血的原因。 |
上一條:干細胞治療糖尿病